謝瑞坤補充,病患或家屬可以依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 - 癌因性疲憊症診斷準則》,來評估是否面臨癌疲憊威脅。(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癌症是國人聞之色變的疾病,許多病患接受化學治療過程相當難熬,之後常出現類似憂鬱症的症狀,但醫師提醒,這有很大機會是「癌因性疲憊」,但因病人極少主動或無法清楚向醫護人員描述,導致疾病很容易被忽略,影響疲憊評估與治療處置。

癌疲憊是一種持續且主觀的疲憊或耗竭感覺,與日常活動無關,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嚴重時,連坐著、躺著,甚至整日臥床,都會感到疲憊,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無法正常生活,也可能讓治療受到影響,包括病患治療意願降低,或因身體狀況不堪負荷,使得療程無法如期完成,影響癌症治療。

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的「2015全台灣癌症病人之癌因性疲憊症流行病學調查」,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問題,證實是最令台灣癌症病患困擾的症狀,超越睡眠、疼痛、食慾不振、憂鬱等症狀。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瑞坤指出,癌疲憊一方面會帶給病人極度疲憊,影響生活品質,無法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治療,若未妥善處理,疾病本身和治療帶來的雙重癌疲憊打擊,將會越來越嚴重,甚至無法期待治療帶來的效果。
 

癌疲憊診斷與治療基本藥物治療。(謝坤瑞提供)


一名52歲的婦女5年前開始對抗乳癌成功,去年卻因為肩膀痛,回診發現癌細胞復發,同時合併骨轉移和肝轉移,確診為癌症4期。治療過程中漸漸出現疲憊症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自述不管睡多久都相當疲憊,就算工作性質屬於靜態的文書處理,疲憊狀態也讓她幾乎不堪負荷。

病患經評估屬於中重程度的癌因性疲憊症,給予藥物治療、緩解疲憊症狀後,已漸漸恢復體力繼續接受治療,不僅腫瘤縮小,也能繼續上班並有活力的過生活。

謝瑞坤補充,病患或家屬可以依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 - 癌因性疲憊症診斷準則》,來評估是否面臨癌疲憊威脅,並主動積極的告知醫護人員,否則一旦惡化到一定程度,像是已處於惡病質,便不太容易再恢復。
 

癌疲憊診斷與治療_自我察覺診斷。(謝坤瑞提供)


原文出處:《自由時報》躺著都會累! 未妥善處理 癌疲憊恐影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