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入性的甲狀腺超音波AI偵測系統,已成為臨床醫師最佳輔助利器之一。(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70多歲的林阿嬤在8年前發現罹患甲狀腺結節,每年回診都要求穿刺檢查,近期醫師加入甲狀腺超音波AI系統輔助,相關數據都顯示結節惡性度低,讓她不再堅持穿刺、省去每年扎針與惶惶不安的困擾。

每年5月25日是世界甲狀腺日,醫界盼藉此提高外界對甲狀腺健康及最新診療技術的認識。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高居十大癌症第8位,若男女分開計算,甲狀腺癌為女性的第4大癌症。

敏盛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明翰醫師表示,甲狀腺結節盛行率不低,但因多數為無症狀,所以大多是在健檢時才發現。

我國健檢單位甲狀腺節結盛行率多落在3成到5成;中國近期有1項大型研究觀察約700萬人的健檢資料,發現結節盛行率達36.9%,男性盛行率29.9%、女性45.2%。除了女高於男,年紀大、體重高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甲狀腺結節惡性機率約5%,民眾無須過度恐慌,蔡明翰建議,在首次健檢時加入檢查即可,後續遵照醫囑追蹤,高風險族群的首次檢查則建議愈早愈好;超音波下的結節若有低迴音度、邊緣不規則、微鈣化、高度大於寬度等特徵,惡性機率較高,會視情況進行穿刺或切片檢查,無法靠單一特徵來判斷良惡性,相當仰賴醫師經驗。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曾指出,AI深度學習能力夠強,是臨床醫師判讀甲狀腺結節的利器;蔡明翰強調,超音波AI軟體透過大量超音波圖檔、惡性檔案來進行深度學習,能輔助醫師做出更精準的判讀、分析出良惡性機率,有助於減緩病人的焦慮、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

蔡明翰解釋,穿刺檢查是利用細針抽取細胞進行判讀,並非是完整的組織切片,所以準確度無法100%,加上有人相當畏懼扎針,像他曾收治1名非常怕針的病患,連抽血都相當抗拒,經醫師評估加上超音波AI分析,其長達1.8公分的結節惡性機率高,便建議她直接接受手術。

他強調,非侵入性的甲狀腺超音波AI確實提供臨床醫師、病患一項新的利器選擇,判讀結果惡性機率低,就持續觀察,判讀結果惡性機率很高,就建議直接開刀治療。

原文出處:《自由時報》不用再年年穿刺檢查! 超音波AI判讀讓7旬嬤追蹤甲狀腺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