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癌友飽受癌疲憊所苦,醫學會推出衛教動畫影片,期盼普及、推廣衛教觀念。(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40歲的年輕全職林媽媽(化名),無意間摸到乳房與腋下淋巴處疑似有腫塊,機警就醫後確診乳癌二期,為了保有體力照顧小孩與家庭,治療過程中,她同時接受癌因性疲憊合併治療,最終順利完成治療;醫師提醒,許多不適症狀幾乎都會伴隨著化療產生,若能提早因應、預防,有助於病人如期完成治療,獲得理想療效。

研究顯示,台灣有超過9成的癌症病人受到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困擾。高雄榮總外科部一般外科醫師曾彥敦表示,癌因性疲憊的成因眾多,包括治療藥物、癌症本身,甚至是罹病後的心理壓力,都可能引發癌因性疲憊,如果沒有及早積極治療,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他舉例,像是許多病人治療後出現疲累,而後因為疲累而整天臥床,漸漸地連運動、吃飯都無力進行,甚至想要「延期治療」,影響治療效果。

以林媽媽的案例為例,曾彥敦說,經評估決定讓林媽媽在化療同時接受治療癌因性疲憊的合併療法,「超前部署」避免疲憊的產生。

他強調,化療幾乎都會產生癌因性疲憊,如何提早因應、預防癌因性疲憊發生,讓病人如期完成治療、獲得理想的療效非常重要。

曾彥敦指出,一旦疲憊狀況達到或超過4分的中重度等級,便建議主動諮詢醫師,討論是否加入藥物處置,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也應該兼具「非藥物的處置」,並且要每天評估疲憊狀態,畢竟病人主觀、自覺有獲得改善才是最重要的。

搭配非藥物處置 規律運動最有效

非藥物處置的部分包括運動、心理減壓、良好睡眠、均衡營養處置等,其中又以運動是最有效的改善方法,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並採漸進性增強,增加幅度以不超過前次心跳60-75%為準。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製作了一部衛教動畫「愛你不累CRF動畫衛教影片」,清楚闡述該如何預防與因應疾病,除了國語版本外,為了讓癌疲憊的衛教觀念更加普及,更進一步推出閩南語版本和英語版本,相關影片可上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3sJ2Yel_E)搜尋「愛你不累CRF動畫衛教影片」

原文出處:《自由時報》9成癌友「癌疲憊」 可藥物治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