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附醫 / 一般外科主任 彭正明
 
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提醒大家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圖/彭正明提供
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提醒大家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圖/彭正明提供


癌因性疲憊症 讓病人感到力不從心


癌因性疲憊症絕對不單單只是「累」!病人不僅無法靠休息來緩解,還容易愈睡愈累,甚至從多面向來影響病人生理、情緒、認知與行為,例如對於需要費力的事情,開始感到「力不從心」,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對於疾病進程感到沮喪失去信心,生活品質與家庭、人際關係大受影響。

想要達到好的癌症治療成果,「如期完成療程」是必要條件,但如前所述,隨著療程開始,癌疲憊漸漸產生,若未妥善處理使得症狀加劇,病人對治療會產生不耐與懼怕,擔心每次治療後再次引起的極度疲憊,心態從主動轉為被動,原本每周一次的治療,自動「拖」到兩周、甚至三周才來醫院一次,直接放棄治療的人也相當常見,相當遺憾。

沒處理好癌因性疲憊的症狀 易影響治療意願


換句話說,若在治療中沒有處理好癌因性疲憊的症狀,容易影響病人的治療意願,隨著疾病惡化,疲憊症狀也加劇,治療意願更低,進入惡性循環;但反過來想,若在療程中隨時注意病人的疲憊狀況,有效控制疲憊的程度,則有助於整體療程的如期完成,是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

癌疲憊狀況比你我想的都還要嚴重,2015年一項涵蓋全台23家醫療院所,收集超過1200名癌症病患的調查顯示,高達92%癌友在罹癌期間患有癌因性疲憊症,只有56%會跟「醫護人員求助」,但逾8成曾嘗試改善,這意味著癌友有改善癌因性疲憊症的需求,卻可能是嘗試民俗療法;此外,主動關注癌友疲憊狀況的醫護人員只有65%,代表雙方都有很大進步空間。

臨床上,從病患踏入診間起,醫護人員便應開始給予衛教認知,並在過程中主動關心,同時教育病患和家屬,有疲憊狀況要主動告知,坊間有病友團體和相關醫學會合作,推出像是疲憊量尺、疲憊日誌等衛教工具,提供病患自我紀錄與評估。


詳細全文出處:《聯合報-元氣網》「癌因性疲憊症」癌症治療與病人的共同大敵,一圖評估癌疲憊分數